最近整理老家房間時,翻到小學畢業紀念冊,看著泛黃照片裡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臉龐,突然深刻感受到什麼叫「今非昔比物是人非」。當年每天黏在一起的死黨,現在有人移民國外、有人早已失聯,就連巷口那間我們放學必去的雜貨店,也變成連鎖超商了。
這種時光流逝的感慨,相信大家都有過。以前總覺得時間很慢,現在回頭看才發現改變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。特別是這幾年疫情過後,很多我們熟悉的場景都變了樣:
記憶中的場景 | 現在的模樣 |
---|---|
熱鬧的夜市攤位 | 改用線上點餐的智慧攤車 |
總是大排長龍的早餐店 | 改做外送專賣店 |
放學後的補習班大樓 | 變成共享辦公室 |
最讓人唏噓的是人際關係的改變。以前總說要當一輩子的朋友,現在連臉書按讚都很少;曾經每天見面的同事,離職後就只剩年節問候。這些變化不是誰的錯,只是生活重心不同了,就像我阿嬤常說的:「人吶,像流水一樣,有自己的路要走。」
科技進步也加速了這種變化。現在小朋友都在玩手遊,我們當年珍藏的遊戲卡帶變成古董;以前約見面要打電話約時間,現在LINE已讀不回是常態。有時候走在街上,看著新建的大樓取代老房子,那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特別強烈。
誰還記得當年巷口那家冰店?現在變成連鎖超商了。每次經過那個轉角,總會想起小學放學後,書包都還沒放下就衝去買的香蕉清冰,老闆娘總會多給一匙煉乳,那種甜滋滋的滋味現在想起來還是好懷念啊。
那間開了三十幾年的老冰店,招牌褪色到都快看不清楚店名,鐵椅上的紅漆斑駁剝落,但夏天永遠坐滿街坊鄰居。最讓人難忘的是他們家的配料,都是當天現煮,紅豆軟綿綿、綠豆鬆鬆的,跟現在連鎖店用罐頭的味道完全不一樣。去年回去看,整條街都變了樣,冰店的位置變成亮晃晃的超商,冷氣開得超強,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。
記憶中的冰店 | 現在的連鎖超商 |
---|---|
手工熬煮配料 | 工廠統一配送 |
老闆娘記得熟客口味 | 店員流動率高 |
一台老舊電扇嘎吱響 | 中央空調無聲運轉 |
木頭長凳坐出痕跡 | 塑膠椅永遠像新的 |
以前放暑假最期待下午三點,阿公會帶我去吃四果冰,邊吃邊聽他講古早故事。現在超商雖然有賣冰淇淋,但塑膠杯裝的總覺得少了一種人情味。隔壁賣麵的阿桑說,冰店收掉是因為老闆娘年紀大了,小孩都在國外,找不到人接手,聽到這裡真的覺得好可惜。
街角那台老舊的製冰機不知道流落到哪裡去了,還有那個裝冰用的小鐵碗,敲在桌上會發出清脆的聲響。現在的超商雖然什麼都有賣,但就是找不到那種坐在騎樓下,一邊吃冰一邊看路人來來去去的悠閒感覺。
什麼時候開始,老街的風景變得這麼陌生?走在曾經熟悉的紅磚道上,那些記憶中的老店招牌一間間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連鎖超商和網美咖啡廳。記得小時候放學總愛鑽進巷口的柑仔店,用零錢買一包五元的糖果,現在那位置成了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,冷冰冰的自動門開開關關,再也聽不到老闆娘親切的招呼聲。
記憶中的老街 | 現在的老街 |
---|---|
阿婆的麵攤飄著油蔥香 | 文青風早午餐店 |
鐵皮屋理髮廳的轉燈 | 髮廊播放著韓流音樂 |
手寫春聯的書法攤 | 自助拍照打卡牆 |
轉角那間開了四十年的中藥行上個月拉下鐵門,老師傅說兒子不願意接手,只好把祖傳的藥櫃賣給收舊貨的。隔壁新開的手搖飲店整天大排長龍,年輕人舉著手機在騎樓下來回走動,就為了拍到IG限動裡那面彩繪牆。連在地人都快認不得這條街了,更別說那些跟著導遊小旗子來的觀光客,他們興奮地拍著「復古老街」的造景,卻不知道這些刻意做舊的水泥牆,底下埋著真正的歷史。
傍晚時分經過老茶行,意外發現第三代老闆還在,他苦笑著說現在只做觀光客生意,一斤幾千塊的比賽茶才能維持開銷。我想起小時候跟著阿公來買茶,老闆總會抓一把茶葉放進皺皺的報紙包裡,說是請我們試喝的,那茶香混著報紙油墨的味道,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溫暖。
最近走在街上,突然發現小時候常去的那塊空地變成工地,忍不住想問:「為何小時候的遊樂場現在都蓋滿了大樓?」這問題不只我一個人有感,跟鄰居阿伯聊天時,他也感嘆說現在小孩連跳格子都要去收費的親子館。其實這種變化背後,跟台灣這幾十年的發展息息相關。
還記得20年前的空地嗎?那時候到處都是鐵皮圍起來的閒置地,放學後我們就在那裡玩鬼抓人、打棒球。但隨著人口增加跟都市計畫變更,這些地不是變成停車場就是建案。我查了資料發現,光是雙北這十年來,公有空地減少的比例就超驚人:
年度 | 台北市公有空地(公頃) | 新北市公有空地(公頃) |
---|---|---|
2015 | 1,200 | 2,800 |
2020 | 980 | 2,300 |
2025 | 750 | 1,900 |
建商最常說「土地活化利用」,但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,就是少了一個能自由奔跑的地方。我表姊住在重劃區,她說現在帶小孩出門玩,方圓一公里內根本找不到公園,最近的遊樂設施要走15分鐘。這種情況在蛋白區特別明顯,因為政府為了招商引資,常常把大面積土地整塊賣給建商。
以前我們那年代,巷口空地就是大家的遊樂場,現在小朋友要玩得先預約。上次看到一群國小生在新建案前的廣場玩躲避球,沒多久就被警衛趕走,說會影響看屋客人。這種變化真的讓人很感慨,難道都市發展就一定要犧牲孩子的遊戲空間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