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意思」其實就係提醒我哋要珍惜資源,特別係水呢種睇落平常但其實好珍貴嘅嘢。台灣雖然成日落雨,但其實我哋都經歷過缺水嘅日子,尤其係每年春雨遲到嗰陣,水庫見底真係會令人好頭痛。所以平時用水真係要諗清楚,唔好等到冇水用先嚟後悔。
記得舊年台灣中部大旱,好多地方都要限水,朝早同夜晚先有水用,沖涼洗衫都要就住就住。嗰陣先發現,原來平時開住水龍頭刷牙、洗菜用流水沖、沖涼沖成十幾分鐘,真係好浪費。以下係幾個日常生活可以節水嘅方法:
浪費水行為 | 節水方法 | 每月節省水量 |
---|---|---|
開住水龍頭刷牙 | 用杯裝水刷牙 | 約60公升 |
用流水洗菜 | 用盆裝水浸泡清洗 | 約100公升 |
長時間淋浴 | 改用水桶裝水沖洗 | 約500公升 |
其實節水唔單止係為咗慳錢,更重要係為咗成個環境。台灣嘅水資源主要靠雨水,但氣候變遷令到降雨越來越唔穩定,有時幾個月都唔落一滴雨。我哋成日話「台灣唔會缺水」,但事實係我哋嘅用水量已經超過自然可以補充嘅速度。特別係農業用水同工業用水,加埋佔咗總用水量嘅七成以上,如果呢啲行業都可以改善用水效率,整體嘅水資源壓力就會細好多。
平時沖涼嘅時候,可以試下用桶裝水代替直接開花灑。洗米水可以用嚟澆花,洗衫嘅最後一輪清水可以留低拖地。呢啲小習慣睇落唔起眼,但累積落嚟真係可以慳到好多水。仲有,而家好多家庭都會裝節水裝置,例如省水馬桶同節水型洗衣機,雖然初期投資多少少,但長遠計真係抵好多。
1. 什麼是「有水當思無水之苦」?台灣人必懂的生活智慧。這句話其實就是提醒我們要珍惜水資源,別等到缺水了才後悔沒省著用。台灣雖然是海島,但其實水資源並不豐富,颱風不來就很容易鬧旱災,所以這句老話真的超實用!
說到節水,台灣人可是有很多小撇步的!像是洗澡時用臉盆接冷水、洗碗時不要一直開著水龍頭、洗米水拿來澆花…這些都是阿公阿嬤傳下來的智慧。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覺得水費很便宜就隨便用,但其實省水不只是為了省錢,更是為了讓下一代還有水可以用啊!
節水方法 | 效果 | 難易度 |
---|---|---|
安裝省水蓮蓬頭 | 省水30% | ★★☆ |
馬桶水箱放寶特瓶 | 每次沖水省1公升 | ★☆☆ |
用洗菜水拖地 | 重複利用水資源 | ★★☆ |
改用快鍋煮飯 | 減少蒸發水量 | ★★★ |
最近幾年台灣常常遇到乾旱,像是去年石門水庫都快見底了,那時候大家才發現平常浪費水有多不應該。其實只要養成幾個簡單的習慣,像是刷牙用杯子裝水、洗車用抹布擦而不是用水沖,這些小動作累積起來就能省下超多水。而且現在很多家電都有省水標章,換新家電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一下。
說到水資源,不得不提台灣的用水分配。農業用水就佔了7成左右,家庭用水才2成多,所以農民們現在也開始用滴灌技術來節水。我們一般人雖然用水比例不高,但養成節水習慣還是很重要,畢竟水資源是大家一起共享的嘛!
2. 為什麼台灣人常説「有水當思無水之苦」?缺水經驗談,這句話真的道盡了台灣人對水資源的深刻體悟。台灣雖然是個海島,但地形陡峭、河川短急,雨水來得快去得也快,加上氣候變遷讓乾旱越來越頻繁,大家都有過「沒水用」的慘痛經驗啊!
說到缺水,老一輩的台灣人最有感。早期自來水不普及,很多人家都要去井邊打水,或是等「水車」來送水。現在雖然家家戶戶都有水龍頭,但遇到枯水期,還是會面臨限水、停水的困擾。記得去年春天大旱,中部地區實施「供五停二」,洗澡要算準時間、馬桶不敢隨便沖,連洗個碗都要省著用水,真的超級不方便!
台灣缺水的原因其實很複雜,整理幾個重點給大家參考:
原因 | 具體情況 | 影響 |
---|---|---|
降雨分布不均 | 夏季颱風帶來暴雨,冬季乾旱少雨 | 水庫來不及蓄水,旱季無水可用 |
地形限制 | 山高坡陡,河水直接流入海 | 留不住雨水,利用率低 |
用水習慣 | 工業、農業用水量大,家庭用水浪費 | 加劇缺水問題 |
管線老舊 | 漏水率高達13% | 每年漏掉好幾座水庫的水量 |
說到節水,其實台灣人發明了很多生活小智慧。像是洗澡水接起來沖馬桶、洗米水拿來澆花、用臉盆裝水洗碗比直接沖省很多…這些都是被缺水逼出來的生存技能啊!現在很多新建案都會做雨水回收系統,政府也推廣省水標章家電,就是希望大家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。畢竟誰都不想再經歷那種「打開水龍頭卻沒半滴水」的恐怖時刻了!
每次看到新聞報導水庫水位下降,老一輩就會開始碎念「要節約用水啊」,年輕人可能覺得煩,但這真的是用血淚換來的經驗談。台灣的水資源真的很珍貴,大家要好好珍惜,不然等到沒水用的時候就來不及啦!
3. 何時會深刻體會「有水當思無水之苦」?限水時期的日常,大概就是當你打開水龍頭卻只聽到「嘶嘶」空氣聲的時候吧。那種瞬間的慌張感,真的會讓人立刻想起平常浪費水的畫面。台灣雖然是海島,但水資源其實很珍貴,尤其遇到乾旱或管線維修時,限水公告一貼出來,整個生活節奏都會被打亂。
記得去年高雄分區限水,我們家剛好輪到週三停水。前一天晚上全家總動員,把能裝水的容器都拿出來接滿,連泡麵碗和保鮮盒都派上用場。最麻煩的是洗澡問題,儲水量根本不夠四個人洗,最後只好去健身房「借熱水」,還被櫃檯小姐笑說今天好多人都來「運動」呢。
限水日常必備物品 | 用途 | 替代方案 |
---|---|---|
大型儲水桶 | 儲存生活用水 | 整理箱、垃圾桶(全新) |
濕紙巾 | 替代洗手 | 酒精噴霧+毛巾 |
免洗餐具 | 減少洗碗 | 集中用餐,一餐洗一次 |
水瓢 | 沖馬桶 | 洗澡水二次利用 |
最崩潰的是馬桶不能沖的時候,全家嚴格執行「黃色讓它停留,棕色才沖水」政策。早上搶廁所變成心理戰,誰都不想當第一個「製造者」。洗衣機直接休假,衣服堆到像小山,最後乾脆把深色衣服全穿一遍,安慰自己這樣看起來比較不髒。連最簡單的刷牙都要用寶特瓶裝水,邊刷邊計算用了幾cc,突然就懂了老人家為什麼總說「水比油還貴」。
餐廳老闆們更是各顯神通,看過用紙盤紙杯的熱炒店,也遇過洗手間貼滿「小號請勿沖水」的咖啡廳。最暖心的是社區裡突然出現的共享水車,還有鄰居阿嬤硬塞給我的兩桶煮過放涼的洗澡水,說孫子去住校用不到。這些限水期的特殊風景,現在想起來反而有種共患難的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