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種超有效避邪物品!台灣人都在用 | 家裡必備!5種常見避邪小物推薦 | 避邪植物有哪些?這6種最好養

最近身邊朋友都在問「避邪物品有哪些」,其實台灣民間流傳的避邪小物真的超多,從隨身佩戴到居家擺設都有,而且很多都是隨手可得的日常物品呢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老一輩最愛用的避邪法寶,這些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好東西,特別適合農曆七月或參加喪禮後使用,幫自己求個心安。
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「鹽米」,這個真的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基本款。老一輩會用紅紙包一小撮白米加鹽巴放在口袋,或是灑在門口驅邪。我阿嬤說鹽巴能淨化負能量,白米則是代表「有吃有保佑」,兩種加在一起效果加倍。另外「艾草」也是熱門選擇,端午節掛在門口的習俗大家應該都知道吧?新鮮艾草曬乾後可以做成香包,放在枕頭下還能幫助睡眠,一舉兩得。

說到隨身佩戴的避邪物,這幾樣你一定看過:

物品名稱 使用方式 特別功效
黑曜石 手鍊或吊墜 吸收負能量
五帝錢 紅線串起掛包包 擋煞招財
平安符 放皮夾或車上 保出入平安

家裡要避邪的話,種植「避邪植物」最方便了。像「榕樹」就是很好的選擇,台灣到處都看得到,老人家說榕樹氣場強可以鎮宅。不過要記得定期修剪,不然陰氣會太重喔!另外「仙人掌」雖然能擋煞,但放在臥室會影響感情,要擺在陽台或玄關比較適合。最近很流行的「白鶴芋」也不錯,開花時白白淨淨的,放在客廳既美觀又能淨化磁場。

如果剛參加完告別式覺得心裡毛毛的,台灣人最愛用「芙蓉葉」加水洗澡,這個方法我媽每次都用,說洗完整個人都清爽起來。記得要搭配鹽巴一起使用,從頭到腳沖洗才算完整。另外像「柳枝」打掃家裡也是傳統做法,不過現在要找柳枝比較困難,可以用榕樹葉代替,效果一樣好。

避邪物品有哪些


台灣人最常用的10種避邪物品,你家有幾樣?這些從小看到大的避邪小物,可是深藏在我們的生活角落裡,阿嬤的智慧真的不是蓋的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超常見的避邪法寶,有些你可能天天看到卻不知道它的厲害之處呢~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說到避邪物品,台灣人最愛用的第一名絕對是「鹽」!不管是搬家撒鹽淨化、還是隨身帶鹽包,簡單又有效。再來就是「艾草」,端午節掛在門口驅邪的畫面大家都不陌生吧?還有「符咒」也是經典款,從平安符到鎮宅符,寺廟求來的總是讓人特別安心。

下面整理了一個表格,看看這些避邪物品你認得幾個:

排名 物品名稱 常見用途
1 淨化空間、驅邪
2 艾草 端午節掛門驅邪
3 符咒 隨身攜帶保平安
4 八卦鏡 掛在門上擋煞
5 榕樹葉 洗澡去霉運
6 紅線 綁手腕避邪
7 檀香 薰香淨化環境
8 黑曜石 隨身佩戴擋煞
9 雞血石 放在家中鎮宅
10 五帝錢 掛門招財避邪

這些避邪物品其實都很有台灣特色,像五帝錢常常被串成劍形掛在門後,老一輩說這樣可以擋掉不好的東西。而黑曜石手鍊這幾年超流行,很多年輕人也會戴,不只是時尚配件更是護身符。記得小時候感冒,阿嬤還會用榕樹葉水幫我洗澡,說是可以洗掉霉運,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好溫暖啊~

農曆七月必備!5種隨身攜帶的避邪小物推薦,每到鬼門開的時節,台灣人總會特別注意隨身攜帶些避邪物品,這些小物不僅能保平安,還能讓人心安不少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最愛用的避邪法寶,都是經過長輩認證、廟宇推薦的好東西,讓你出門在外也能多一層保護。

首先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「鹽巴」,這可是台灣家庭最常見的避邪聖品。老一輩的人會教我們用紅包袋裝一小撮粗鹽隨身攜帶,特別是晚上出門時特別有用。鹽巴在傳統觀念中有淨化、驅邪的作用,而且取得超級方便,隨便一間便利商店都買得到。記得要定期更換,效果才會持續喔!

再來是「艾草」,這個在端午節常見的植物其實整年都很好用。可以把曬乾的艾草葉放在小布袋裡當成護身符,或是直接買現成的艾草香包掛在包包上。艾草的特殊香氣被認為能夠驅趕不好的氣場,而且聞起來很舒服,一舉兩得。有些講究的人還會在農曆七月特別用艾草水洗澡,加強防護效果。


避邪小物 使用方式 注意事項
鹽巴 紅包袋裝少量隨身攜帶 定期更換
艾草 香包或直接攜帶乾葉 避免受潮
平安符 放在皮夾或掛包包 每年換新
黑曜石 手鍊或吊飾佩戴 定期淨化
榕樹葉 新鮮葉片放口袋 每日更換

「平安符」應該是最多人會選擇的避邪物品了,畢竟是經過神明加持過的特別有效。台灣各大廟宇都有提供平安符,記得要定期去廟裡過香火,保持它的效力。有些人會把平安符放在皮夾裡,也有人喜歡掛在包包上當裝飾,不管哪種方式,心誠則靈最重要。特別提醒平安符最好每年都換新的,效果會比較好。

「黑曜石」是近年來很流行的避邪寶石,很多年輕人會選擇佩戴黑曜石手鍊或吊飾。這種黑色閃亮的石頭據說有很強的防護能量,能夠阻擋負面氣場。市面上有很多設計時尚的黑曜石飾品,既美觀又實用。不過要記得定期用粗鹽水或月光淨化,才能維持它的能量喔!

最後要推薦的是「榕樹葉」,這個可能比較少人知道,但在台灣傳統習俗中,榕樹被認為是有靈性的植物。老一輩的人會教我們在農曆七月時摘幾片新鮮的榕樹葉放在口袋裡,特別是要走夜路的時候。記得要每天更換新鮮的葉子,效果才會好。雖然這個方法比較麻煩,但據說效果很不錯,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。

避邪物品有哪些

為什麼台灣人愛用鹽米避邪?傳統習俗大解密

台灣人遇到搬家、生病或覺得運勢不順時,常常會看到長輩準備鹽米來驅邪避凶。這個習俗其實流傳超久了,背後藏著老祖宗的智慧和生活經驗。鹽和米在傳統觀念裡不只是日常食材,更被認為具有淨化與驅邪的神奇功效,這種信仰深深扎根在台灣人的生活中,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。

鹽在古早被視為「潔淨」的象徵,因為它能防腐殺菌,所以延伸出驅邪的意義。而米則是生命力的代表,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認為米能帶來豐收與吉祥。把這兩樣東西混在一起使用,就像加強版的防護罩,既能趕走不好的東西,又能招來好運氣。特別是在農曆七月或遇到喪事時,鹽米更是家家戶戶必備的「防身法寶」。

使用場合 鹽米用法 民間說法
搬家入厝 撒在角落或門檻 驅除前屋不好的氣場
生病恢復期 放一小包在枕頭下 吸收病氣、幫助早日康復
農曆七月 門口放一碗鹽米 防止好兄弟進門
參加喪禮後 用鹽米水洗手或灑身上 去除晦氣、避免帶煞回家

現代人雖然比較少這麼講究,但還是有很多家庭保持這個習慣。像有些媽媽會在小孩受驚嚇後,用鹽米幫他們「收驚」;或是新店開張時,老闆會偷偷在櫃檯下放鹽米求生意興隆。這些做法看似迷信,其實更多是種心理安慰,讓人在不安的時候有個依靠。而且準備起來超簡單,去廚房抓把鹽和米混合就好,難怪能流傳這麼久都不退流行。

鹽米的配方其實每家都有點不同,老一輩會教各種「加強版」做法。有人說要用粗鹽才有效,有人堅持要加生米不能煮過的,還有人會混入香灰或符水。北部和南部的用法也稍微有差異,像南部更常用來「淨宅」,北部則常見放在車上當護身符。這些小細節正反映出台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,雖然各地做法不同,但核心觀念都是希望藉由鹽米的力量來保平安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