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房間的時候,發現好多東西的長度都標示60厘米,突然有點困惑60厘米幾公分啊?其實這個問題超簡單的,因為1厘米就是等於1公分啦!在台灣我們比較習慣說”公分”,但其實”厘米”是大陸的說法,兩個是完全一樣的單位喔。
說到長度單位,很多人常常會搞混公制單位之間的關係。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,看完就一目了然啦:
單位名稱 | 換算關係 | 常見用途 |
---|---|---|
公釐(mm) | 1公分=10公釐 | 精密零件、首飾尺寸 |
公分(cm) | 1公尺=100公分 | 日常物品測量、身高 |
公尺(m) | 1公里=1000公尺 | 房間大小、距離測量 |
所以60厘米就是60公分,這個長度在生活中有很多實際的例子。像是標準的A4紙張長邊是29.7公分,所以60公分大概就是兩張A4紙排起來的長度。家裡的書桌高度通常也是75公分左右,60公分大概就到書桌的4分之3高。
有時候去買布料或是做手工藝,店家可能會用”台尺”來計算。1台尺大約是30.3公分,所以60公分差不多就是2台尺少一點點。這種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單位換算,不然買錯尺寸就麻煩了。
在五金行買材料的時候也常會遇到單位換算的問題。比如說要買60公分長的鐵管,老闆可能會問你要幾”分”。這裡的”分”是指台制單位,1分=0.3公分,所以60公分就是200分。不過現在年輕人比較少用這種傳統單位了,直接說公分大家都懂。
60公分到底有多長?用生活物品帶你實際感受
每次聽到60公分這個數字,腦袋裡是不是很難想像實際長度啊?今天就讓我們用身邊常見的物品來比對,讓你一秒get到60公分到底是什麼概念!
首先拿出你家裡的A4紙,這可是最方便的測量工具。一張A4紙的長邊是29.7公分,把兩張A4紙排在一起,再加一個原子筆的長度(約15公分),這樣加起來就差不多是60公分啦!是不是突然覺得這個數字親切多了?
再來看看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物品,像是普通辦公椅的坐墊寬度大約就是60公分左右。下次坐椅子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一下,原來我們每天屁股下面就是這個長度呢!還有ikea最暢銷的BILLY書架,每層的深度也是60公分,放書的時候可以順便感受一下這個空間感。
生活物品 | 長度/尺寸 | 與60公分的關係 |
---|---|---|
A4紙(長邊) | 29.7公分 | 約2張長邊相加 |
辦公椅坐墊 | 約60公分 | 幾乎相同 |
標準鍵盤 | 約45公分 | 比60公分短1/4 |
折疊傘 | 收合約35公分 | 比60公分短近一半 |
筆電15.6吋 | 長邊約36公分 | 約60公分的3/5 |
平常買東西的時候也可以多留意包裝尺寸,像是很多收納箱的長寬都會標示60公分。這個長度剛好可以放進一般衣櫃的深度,所以很多衣物收納盒都會設計成這個尺寸。下次去大賣場看到標示60公分的商品,就可以直接用手比劃一下,感受這個空間大小囉!
為什麼台灣人都説公分不説釐米?單位用法大解析
大家有沒有發現,在台灣我們都習慣說「公分」,但其實中國大陸、香港都是用「釐米」?這其實跟台灣的度量衡發展歷史有關啦!台灣早期受到日本影響很深,日文中的「センチメートル」直接音譯成「公分」,這個用法就一直沿用下來了。雖然現在年輕人也知道「釐米」這個詞,但日常生活中還是「公分」用得更順口。
說到長度單位,台灣人最常用的其實是這幾種:
台灣常用單位 | 國際通用單位 | 換算關係 | 使用場景 |
---|---|---|---|
公分 | 釐米(cm) | 1:1 | 日常測量、身高 |
公尺 | 米(m) | 1:1 | 建築、運動場 |
台尺 | 約30.3cm | 1台尺≈0.303m | 傳統建材、家具 |
台寸 | 約3.03cm | 1台寸≈3.03cm | 神桌、佛具 |
有趣的是,台灣雖然用「公分」,但其他單位卻跟國際接軌。像「公尺」就是直接對應「米」,不會說「米突」這種老派說法。而且台灣人買布還是會用「碼」,買土地用「坪」,這些都是混搭使用的習慣。老一輩的台灣人甚至還會用「才」來算木材體積,1才等於1台寸×1台尺×1台尺,這些都是很在地的用法。
說到單位差異,最讓台灣人困擾的可能是跟中國朋友聊天時,他們說「釐米」我們要反應一下。不過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兩種說法都懂,只是自己用還是習慣「公分」。像是買衣服量尺寸、量身高體重,台灣的醫療院所和學校也還是都用「公分」來記錄,這個習慣真的很難改啦!
裝修必看!60公分等於幾台寸?師傅常用換算表來啦!每次聽到師傅說「這個櫃子做2尺8」就頭痛嗎?台灣裝修現場最常遇到公分和台寸混用的狀況,自己量尺寸時真的會霧煞煞。今天就來分享老師傅口袋裡的換算秘笈,讓你跟工班溝通零障礙,自己買材料也不會被尺寸搞昏頭。
首先要搞懂台灣常用的單位,1台尺=30.3公分,但老師傅講的「1尺」通常就是30公分方便計算。所以60公分就等於2台尺(60÷30=2),簡單吧!不過要特別注意,磁磚、木板這類建材的規格可能會用公厘標示,這時候就要更精準換算。像是常見的60公分瓷磚,實際是600x600mm,換算台寸就是1.98×1.98尺,師傅通常會直接說「2尺磚」。
這邊整理幾個裝修現場超常用的尺寸對照表,建議存手機隨時查:
公分(cm) | 台尺(尺) | 常見用途 |
---|---|---|
30 | 1 | 櫃體深度 |
60 | 2 | 標準門寬/瓷磚尺寸 |
90 | 3 | 流理台高度 |
120 | 4 | 系統櫃寬度 |
180 | 6 | 雙人床長度 |
老一輩師傅還很愛用「分」當單位,1台寸=10分,所以聽到「3分板」就是0.9公分厚度(1台寸=3公分,3分=0.3寸)。買角材時常會遇到4分x8分的木條,其實就是1.2公分x2.4公分。建議自己量尺寸時可以準備捲尺,現在很多都有雙面刻度,一邊公分一邊台寸,現場對照超方便。
裝修時最怕遇到尺寸不合,像是冷氣孔留錯大小、插座位置算不準。記得跟師傅確認用的單位是公分還是台寸,特別是老經驗的工班習慣用台制單位。如果要做系統櫃或訂製家具,設計圖上的尺寸最好自己再用捲尺實際比劃一下,避免「看數字覺得剛好,實際擺下去卡卡」的狀況。